逼迫[下](徒4:23-37)

—— 使徒行传系列证道之八

王怡
证道经文:
使徒行传4:23-37
显示

引言:教会与世界的张力

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在几年前,有一位在美国的宣教士来到中国,一位牧师陪他去看上海世博会,看见人潮涌动,这个美国牧师就说:“如果我现在站在高处,开始讲道,你觉得怎么样?”那个中国的传道人说,“那肯定没法讲,不到三分钟就被按倒在地了。”然后,这位美国牧师说:“可是,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而且,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做呢?”

你会发现,今天的这个世界,好像有很强大的力量,有很强大的气场,有很强大的对我们的一种辖制。这个世界在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方式是可以的,什么方式是不可以的。而另一个角度呢,我们的教会,却似乎在这个世界的面前,显得非常弱小。

因此,我们也就显得非常地有智慧,我们喜欢用各种迂回的方式,用各种的妥协的方式。我们更加地强调春风化雨的方式,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和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契合的方式,融合的方式,混合的方式,最后是一种妥协的方式,去进入一个异教的社会。我们总是生怕福音与社会之间形成了尖锐的、不可挽回的一种冲突。

但是当我们看使徒行传的时候,我们发现使徒们并不是这样。他们真的就站在高处,开始宣讲。我们看见使徒们采取了一种决绝的方式,在五旬节过后不久,按照我们的语言来说,教会虽然建立了,但羽翼未丰,根基还不牢,有必要一下子直捣黄龙,就去挑战整个犹太社会和宗教体系的最中心吗?

有必要把福音带到圣殿里面去引爆,然后以至于新生的教会就与整个犹太的社会、犹太的宗教立刻迎来不可挽回的决裂,进入到逼迫的时代吗?这是合适的吗?这是必须的吗?这是一种更好的策略吗?如果放在我们今天的处境,今天的教会来看,这是我们会选择的方式吗?

我们看到在第四章,彼得在圣殿行了一个神迹,导致了五千人信主,也导致了整个犹太社会再一次地聚集联合起来,对抗刚刚羽翼未丰,刚刚建立的教会。我们看到好像一下子到一个白热化的地步,我们看到他们被释放,然后这一段是他们回去在神的面前一起祷告。祷告之后、逼迫之后,最后几节讲到这个新生的教会,在一个剧烈的冲突的面前,他们的回应是什么。

差不多有两个回应:第一个回应是祷告,倚靠仰望神的恩典和大能。第二个回应,各人卖了田产。卖田产要干什么?各位,在中国古代各人卖了田产都是要起义的,就是要摆上整个身家性命的,就是要招兵买马的。同样你会看到使徒们和信徒整个会众的决绝态度。这是面对逼迫跟上帝使用逼迫所带出来的一个果效。

我要跟大家来分享在这一段经文中的四节经文,或者说四个重要的词汇。

一、“决绝”

我们首先看二十三节:“二人既被释放,就到会友那里去。”前段时间有人问我说:“你们教会搞会友制,到底圣经里有没有什么依据啊?”忽然那天他跟我说:“我读使徒行传第四章,看到那里有会友。”但实际上这个“会友”原文的意思呢,是指到属乎他们自己的人,就是回到自己的人那里去。他们是自己人,是一个新社会当中的成员,新家庭当中的成员,一个新社群的成员。

在某一个角度讲,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有一点讽刺。为什么?因为谁是自己人啊?亚伯拉罕的子孙,犹太人,都是自己人。而且在整个旧约的会堂里面,包括彼得跟约翰在内,他们是不是都属于他们所在的地方会堂的会友呢?他们是不是都是属于这个旧的犹太教的整个崇拜体系,整个圣约的群体呢,是不是?他们都是会堂里面的成员。

换言之,他们本来是有一个在会堂里面的会友资格,这个会友的资格是从小受割礼,就在他的身上的。所以,凡是受了割礼的,凡是在会堂里面敬拜的,这都是自己人,都是会堂的会友。

但是,这二人在被会堂逮捕,被会堂释放,然后他们就回到他们的会友那里去,就回到他们的自己人那里去。你在这里看到什么?我们看到福音带来了一个使徒的决绝的态度,并不是他们的血气带来的。使徒的决绝的态度,是福音本身的决绝所带来的。

我们看到一个结果,福音撕裂了犹太社会。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福音使犹太社会分裂了。在一个本来都是自己人,都是一个教会成员的当中,如此迅速地,如此尖锐地,如此明显地,就被撕开了。所以,他们从抵挡福音的人那里回去,回到了他们自己的会友那里去,教会和会堂的边界已经分开。

对耶稣基督十字架的福音的信靠,不但是在人的内心当中带来一个新的边界,就是那把神的儿女迁到爱子的国度里面去;并且在外在教会的成员上面,从成员的边界上,也显明教会跟会堂已经开始分开了。使徒从他们的会友当中出去,释放之后又回到他们中间去,并不是到处去做报告,而是回到他们的中间去。

我们说彼得跟约翰是整个教会的代表。教会意味着什么?我们回到后面那一个全体会众的回应,他们卖了田产、房屋,然后大家共用。这意味着什么?就好像在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时候,那个都是代表一个决绝的态度。你要知道还有一点,同样的会带来这个传统犹太社会的撕裂。因为按着利未记,田产是不可卖的。

土地是分给十二支派的,每一个的支派都有责任来保守上帝赐给他的土地,因为这十二支派所占的土地甚至边界,都不能够挪动。如果有弟兄在你们当中渐渐地穷乏了,到一个地步把田地拿来卖了,地也不能够永卖。如果是二哥卖了,三哥或者是堂兄就要用钱把它赎回来。因为这个是上帝所应许的地业,是将来要临到的弥赛亚国度的保证,所以这是不可卖的。

卖掉田产意味着什么?跟会友这个词一样,意味着与犹太人的盼望彻底地决裂。他们的信仰所梦想的,不再是迦南这块土地上从祖祖辈辈所传下来的那一块田,不再是那一块田所指向的将要临到的弥赛亚的国度。他们开始成为一座新的神的殿,他们是在对耶稣基督的信靠当中,知道弥赛亚已经来临了,在弥赛亚的里面要承受地土,这个地土的范围已经大到一个地步,就是一章八节所说的“直到地极。”

并且,在传统的社会中的话,土地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农耕文化当中,基本上可以称为命根子。甚至所有人的生活,注意不但是经济生活,不止是说从田里可以得吃的。包括人际关系,所有的社区的生活,所有的亲戚,所有的社会地位,都是跟土地有关的。

使徒行传给我们看到,有很多是一家人信主的,但是,也一定有很多不是全家人信主的。三兄弟有两个那天在圣殿听了彼得的讲道信了主,另外一个不信。卖掉田产是一个更彻底的撕裂,每一个信主的家庭都在撕裂,每一个原来你所属的社区,所属的那个村庄,所属的人际关系都在撕裂。

土地寄存着我们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关系,所有的社会地位,所有的尊严,这所有的一切都被放弃了,这所有的一切都被撕裂了。你就知道,这个经文不是要告诉我们,我们今天要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这段经文是在告诉我们,这一帮人,他们是来真的了,他们是要动真格的了。所以,今天,我们要受洗的弟兄姐妹,我们这一间的教会,也盼望你们是要来真的。我的意思不是说今天受洗过后把田卖了哈,而是要来真的了。

这一帮人,为什么他们要卖了田产大家住在一起呢?在某一个的意义上,因为他们被主流社会弃绝了,他们被主流社会否定了。他们的信仰使得他们失去了在主流社会里面,在传统的犹太社会里面所拥有的身份,所有的价值,所有所积累起来的东西。

各位,我们都知道今天有很多房奴,房屋田产那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可是这一家人含辛茹苦三十年才弄来的。你耶稣基督早不来晚不来,我买了房子你就来了。所以你要知道那个放弃,那种撕裂,那种认信,那一个悔改,是怎样的一种认信和悔改?是把命交出去的,是把全部的社会关系和身份交出去的,是把梦想交出去的。所以,我们看到了使徒的决绝的态度。

我们看到了这帮人为什么要把东西拿到一起用?因为若不如此,他们在原来的主流社会就活不下去了。他们只能形成一个旧社会中的新社会,形成一个主流社会中的亚社会,形成一个传统犹太社会当中被藐视、被剥夺、被歧视的一群。他们要在这一群当中去建立他们自己的信仰,同时也用信仰在他们这一群当中建立属于信仰的、他们自己的文化,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

在某一个的程度上你会说,他们也太决绝了,但是你要知道,在这一帮在耶路撒冷城里卖了田产、房屋,弃绝了社会关系跟旧的弥赛亚的盼望,与犹太社会和宗教彻底决绝的这一群人,他们所形成的那一个新的社会,就是今天遍布在全地万族当中的教会。

没有当初他们的决绝,就没有今天福音的儿女们。今天也是如此,今天没有我们的决绝,就没有我们在福音当中的子孙的子孙。因为我爷爷那个时候很怕共产党,我奶奶那个时候,惦记着家里还有三亩地。所以一百年之后,我们现在还是只能上公立学校,还是必须要接受这一切的敌基督的文化,还是必须要用妥协的、融合的、混合的方式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因为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所有的一切,他们给了我们金钱,给了我们体面的生活,给了我们这一切。但他们没有给我们一座上帝之城,没有给我们一个福音的国度。

所以在这一个词里面,我们看到我们的信仰,我们今天所蒙受的祝福,就是从使徒们和初代教会的决绝当中所产生出来的。这不但意味着对社会关系的弃绝,也意味着新约教会,一个单单信靠耶稣基督的福音的圣约的群体,从犹太社会中脱颖而出了。

因此,福音是什么呢?福音不只是一个心灵的事件,但是我要强调,福音首先是一个心灵的事件,是一个发生在你心灵深处的事件。但福音不只是一个发生在你灵魂深处的心灵事件。让我这样说,福音是一个群体性事件,福音是一个社会事件,福音撕裂社会。不仅撕裂心灵,也撕裂外在的一切。你会发现这一种态度跟我们今天是相当地相反。

二、“果然”

二十七节“希律跟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这城里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我要分享的就是这一个“果然”,就是这一个中国戏曲里面讲“果然”、“当真”。在圣经当中,当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说事情“果然”就如此了。

当天使报信给约瑟的时候说,天使“果然”报信给约瑟。为了应验经上的预言,当施洗约翰出来传道的时候说,“‘果然’有一个人叫施洗约翰,他就来到旷野当中来传道。”当在十字架上,耶稣基督被钉死的时候,兵丁拈阄应验了经上的话,“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行了这事。耶稣复活的时候,他们回去报告那些门徒说,主“果然”复活了,并且显给了西门看。

所以这里面也是这样子的,希律跟本丢彼拉多,外邦人跟以色列人,这四个加起来,叫做全世界有产阶级或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是一个普世的联合战线,这是一个除了耶稣基督和信靠耶稣基督的人以外的所有的人最广泛的联合战线。换言之,这意味着说,当耶稣基督没有来之前,人跟人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中国人跟希腊人差别挺大的,有钱人跟没钱人差别挺大的,甚至白种人跟黑种人差别挺大的。

但是耶稣一旦来了之后,他们的差别就没了。在抵挡福音,抵挡耶稣基督这一点上,世人没有差别。所以圣经说,“希律跟彼拉多”在杀耶稣那一天成了朋友,奴隶主和奴隶在那一天成了朋友,因为他们都不信耶稣。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那一天成了朋友,因为他们都不喜欢教会。在那一天,在耶稣基督以外的全世界都联合起来,他们“果然”就在这城里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

我也很喜欢“攻打”这个词。各位,你有没有在街上遇到一个小偷今天偷了你的东西,或在火车站遇到一个人抢了你的钱包,你回来之后告诉你家里人说,今天在街上有人攻打我。不会吧,抢了你钱包而已嘛,怎么能会用到这么厉害的词语呢。攻打是什么意思?攻打是一个战争的用语。攻打是国和国之间的战争,而不是私人和私人之间的对立。小偷不会攻打你,顶多会打你。但是圣经说,他们联合起来不是在杀死拿撒勒人耶稣,乃是全世界在攻打主耶稣基督所带来的弥赛亚的国度。

三、“预定”

二十八节“这一切,就是成就你手和你旨意所预定必有的事。”使徒行传里面所传讲的福音的一个中心,那就是“预定”。我们把福音书跟使徒行传称之为新约的历史书。在新约的历史书当中,你基本上可以看到 “预定”这个词,单单只出现在路加的著作里面。马太福音、马可福音、约翰福音里面都没有这个词。尤其是在使徒行传当中,路加频频地使用这个词,来显明先知预言的应验和福音是出于神的主权与拣选的恩典。

在路加福音的第二十二章说,“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我们在使徒行传第三章,彼得在圣殿的讲道当中也看到,彼得在那一篇讲道当中宣告,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在四章也同样地出现,在十三章、十七章不断出现。

十三章保罗的讲道里面,“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在第十七章,保罗在雅典的讲道,用预定来描绘和传讲这一个福音。在二十六节的时候说,“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所以,让我试着给一个结论,“决绝”是从“果然”当中来的,是从“预定”当中来的。

四、“放胆”

我们看第三十节,“他们恐吓我们。”信徒们向神祷告,“现在求主监察,一面叫你的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使神迹奇事因着你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让我再讲到最后一个词,这一个决绝的态度和能力,就是“放胆”。

很有意思,在使徒行传里面,只有在第四章开始,频频地出现了“放胆”这个词。最后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这是使徒行传当中第三次提到圣灵的充满,三次充满的最后的结果都是放胆讲道。请注意,这是唯一的圣灵充满的真正的映证。

因为他们向神祷告的时候是出于什么呢?出于一个什么很实际的原因呢?恐吓。因为他们恐吓我们,他们要把我们赶尽杀绝,他们要使我们成为边缘社会。那我们怎么办?第一,求主圣灵充满我们,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放胆传讲神的道。不应该祷告求主保守我们吗?不应该祷告求主帮助我们击败他们吗?不应该求主赐我们智慧,远离他们吗?怎么还要“放胆讲道”?

这样的祷告有没有蒙应允呢?我们看到蒙了应允。房屋的震动,不是地震了,是神大有能力临到的一个记号。初代的教父屈梭多模,他这样来讲这个房屋震动的意义。

他说,这是一个神临在的记号,这个记号有两层的意思。第一,令人生畏。你害怕吗?一定会害怕的对吧?你一定会令人生畏,因为神的大而可畏的临在是令人生畏的。第二,是令人放胆。又害怕又放胆,好像听上去矛盾的。不过,房屋的震动显明,神的临在或者神垂听这个祷告,比人的恐吓更有力量,更令人生畏,更能给人胆量。

亲爱的弟兄姐妹,如果你害怕一个人,通常有什么可以使你摆脱这恐惧呢?通常就是害怕一个更厉害的。如果你心里面有一个令你很恐惧的事,甚至那一幅画面萦绕在你的脑海驱之不去。我最早都有这样的经验,最早遇到警察的时候或者有几次经验,那个画面在你的脑海里面常常驱之不去,它的确会带来你内心的恐惧或者条件反射。

什么东西可以驱赶它呢?另一个令你生畏的画面。所以它在使徒们的心中彻底地除掉了来自人的恐吓留在他们心中的任何的力量,任何的印象,任何的阴影,任何的捆锁。因为这里的一幕更加令人生畏。所以他可以对着这个世界说,除非你能够使我生畏,比我的神令我生畏,还要厉害,我才怕你。

当约翰诺克斯去世之后,在他的墓志铭上写了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除了神以外谁都不怕的人,这里躺着一个只害怕上帝的人。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勇气从哪里来?决绝的态度从哪里来?放胆从哪里来?从单单地敬畏耶和华而来,从单单地被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那令人敬畏的恩典而来。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画面比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上更令我敬畏的了,更令我俯伏。我除了跪下来,不可能有其它的反应,除了在他的面前跪下来,不可能在其他任何的人和任何的力量面前跪下来。

所以接下来,几乎使徒行传每一次讲到神的国度的扩展,保罗或者彼得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一个几乎固定的描绘的句式,就是放胆讲道。从第四章开始放胆讲道,第十章放胆讲道,第十三章保罗跟巴拿巴二人放胆讲道,十四章、十八章、十九章到二十六章,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放胆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直到二十八章,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在那里接待人,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耶稣的事教导人。

五、应用:我们今天缺乏这样的力量

在中国的宣教史上,我们会讨论李提摩太的宣教道路或者策略,和戴德生的宣教道路。李提摩太的道路是什么呢?是接触并进入上层社会,影响最有权力的人和最有知识的人。这就是从唐朝以来,基督教三次入华都是这个策略。来到中国,直奔都城,然后在那里希望有人引荐皇帝、大臣。李提摩太也是这个策略,结识士大夫,结识康有为、梁启超。

各位,你觉得这个策略怎么样?我没有说这个策略不对。但是,让我们回到彼得跟约翰的时代,约翰跟彼得是不是找人托个关系,认识一个公会的成员,或者把一个祭司约出来谈一谈呢?这是不是更好的方式?为什么要用决绝的态度让刚刚形成的教会与犹太社会彻底撕裂呢?完全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他们做错了吗?他们是不是太鲁莽了?

然后,戴德生代表另一条路线,戴德生不去北京了,不去结识那些上层人物,不是想通过影响最有权力、最有知识的人,最后从自上而下影响整个社会。他开始走到中部跟西部,在草根当中,在中国的老百姓当中。这条道路我们很熟悉,叫做农村包围城市。

各位,你觉得这个策略怎么样?那彼得跟约翰,为什么又不可以选择这条道路?避其锋芒,离开耶路撒冷的圣殿,避免跟整个祭司阶层,跟犹太社会的彻底决裂。先下乡,在各乡召集更多的老百姓信主,等到我们教会有二三十万人的时候,农村包围城市。这也是一个可以为教会赢得相当大的时间、空间和回旋的余地,似乎是更好的宣教的策略。

在我们的理解里面,我们一定会认为要么采用李提摩太的策略,要么采用戴德生的策略,千万不要采用彼得和约翰的策略,那是死定了的策略。但是我们看到一件事,我们今天的教会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决绝的态度。我们没有被圣灵充满,没有被那更令人所敬畏的福音所充满和影响,以至于我们没有放胆传讲神国的道的能力,以至于这个社会、这个国度的势力,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太强大了。

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混合的方式,与这个体制共存的方式,与这个抵挡福音的人虚以委蛇的方式,甚至是共用一种潜规则的方式。如果用比较好的名词,就叫契合或者融合,如果用比较难听的方式,就叫混合或者苟合。

我们今天的教会,失去了那一种对绝对的真理,要带来一种绝对的分别,和一种绝对的分别为圣的地位和属天能力的力量。无论是在教会的崇拜上,在教会所传讲的教义上,在教育上,在任何一个议题和领域上,我们没有被圣灵充满。我们选择了各种自以为更智慧的策略,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教会依然软弱的原因。

还有一点,我需要来指出的,那就是使徒以激烈的方式在犹太宗教和社会的中心去引爆了福音,从而使教会失去任何的回旋余地,带来教会与会堂的彻底决裂。甚至使得这些信徒们必须变卖他们的田产、房屋,形成一个新的与主流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隔绝的社会。

但是你会说,基督教跟犹太教怎么说都是最相似的,都是同出一源的。如果新约教会与犹太信仰之间都需要用这么决绝的方式,那么我们与佛教呢?我们与道教呢?我们与共产党和无神论的信仰呢?

使徒的确是在最接近基督教的一个宗教文化社会中,在他们所身处的社会跟信仰当中,带来了这种决绝的态度。而我们在与福音离得最远的、最不相容的社会、文化、制度里面与他们和平共处。我们做金色的基督徒,又拜上帝,又拜玛门;我们做红色的基督徒,又拜上帝,又拜巴力。我们在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圣洁的身份和地位,以至于失去了从这种圣洁的身份和地位当中所生出来的,那令整个世界颤抖震动的力量。所以求主借着使徒行传来帮助我们。

六、一个例证:何为伟大的神学院?

我上一次去美国的时候,去参观奥兰多的改革宗神学院(简称叫RTS),见到一位教授,就是开创第三千禧年事工的理查德.普拉特教授。在跟他谈话的时候,他讲到一点,改革宗神学院是一间不错的神学院,因为这里有很好的教授,有很好的神学,有很好的学术,我们持守那一个宗教改革的归正的古旧的福音。但是RTS直到今天都还不是一座伟大的神学院,为什么呢?因为RTS的毕业生,直到今年为止还没有出过一个殉道士。连一个殉道士都还没有出过的神学院,算不上伟大的神学院。

他这个话就让我想起了教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神学院,就是耶稣基督在复活之后到升天之前那四十天所办的使徒神学院。在这个神学院里面,只招收了十二个学生,就是十二使徒。只有一个老师,或者你也可以说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圣子主耶稣基督,一个是圣灵保惠师。

这一间神学院是最伟大的神学院,不单单是因为耶稣亲自做这家神学院的院长,而且也因为这家神学院一共只有十二个毕业生,十二个毕业生全部都殉道。如果我们的华西圣约神学院做一个招生的广告,欢迎你来这间神学院,因为这间神学院毕业生殉道率100%,这才叫伟大的神学院。

所以我也想对着今天要受洗的这些弟兄姐妹说,秋雨之福教会还是一间不错的教会,因为我们靠着神的恩典,也在这里来持守、传讲那归正的、纯正的福音。但是呢,秋雨之福教会远远不是一间伟大的教会,因为这间教会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殉道士。不过你们信主之后,今天你们受洗之后,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主啊,你的爱是那么的尖锐,尖锐到一个罪人必须要撕裂他的心肠,尖锐到一个社会必须要撕裂他自己,尖锐到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心必须要因你而破碎。因福音而破碎,因你的国度和你的使命而破碎,因我们所看到的那失丧的灵魂和在这个全地当中的对福音的渴慕、需要而破碎。

主啊,求你赐给我们那真正圣灵充满的力量,使我们放胆传讲神的道,使这一间教会可以放胆传讲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使这间教会的每一个弟兄姐妹都能够在他们的生命当中、职场上、家庭当中放胆地讲论他们所信的那一位主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福音。

主啊,我们在这里甚至祷告说,主啊若是你许可,若是你加给中国教会这样的力量,求你使得教会所传扬的福音与中国社会之间面临更大的撕裂,面临更大的冲突,面临更大的尖锐的冲突,和那非此即彼的、非生即死的选择。

主啊,这不是表明我们没有爱,而是表明这爱是如此地强烈。我们会去回避我们跟我们所爱的人,跟我们生命当中的人的冲突和矛盾,不是因为我们更爱他,是因为我们的爱不够。我们不够去爱那个人,我们心中的爱没有信心、没有力量、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不敢去面对与他们之间的更大的冲突。

所以,主啊,让我们回到你的那一个“果然”的福音,让我们回到你的那个预定必有的福音,让我们回到你预定这地上的人,预定了他们的疆界和年岁的那一个大能的福音和大能的创造的主和救赎的主。你的主权看顾你的百姓,你的主权眷顾引领这个社会的每一件的事情,以至于我们可以说,除了敬畏你的恩典,我们在世上别无敬畏,也别无恐惧。

求你因此使得家庭教会更加地刚强壮胆,能够持守在那一个决绝的福音的立场上。也求你带领着在三自系统里面的教会、教会的领袖跟信徒,破碎他们与社会和无神论的政府之间所达成的某一种的妥协跟共存的关系。撕裂这种关系,引领他们回到那一个决绝的态度,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教会在中国社会更大的复兴。

感谢赞美主,听我们这样的祷告祈求,奉靠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

阿们!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