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太12:1-21 )

—— “黑暗不能胜过光”马太福音证道系列之三十三

王怡
证道经文:
马太福音12:1-21
显示
引言:指向创造和救赎的安息日

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从小在电影里面,我看到凡是有重大的行动之前都要对表。那时候,对我来讲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时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听见广播里面响起这句话:“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8点整”,或者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我好像隐约知道一件事,人生的意义都是从某一个时刻开始的,在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对表,他们都要按着一个相同的时间开始生活、开始出发、开始行动。

中国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我想跟各位讲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主”。这就是公元纪年——耶稣纪年的意义。前两天曾向一位出租车司机传福音,他问“你们基督教有自己的年历吗?”好像藏族人有藏历,穆斯林也有他们的年历。师母回答说,全世界用的就是基督教的年历呀。今年是中华民国106年,是习近平5年,但是如果按照基督教年历,叫做耶稣2017年。所以耶稣的死,结束了一个旧世界的时间,而耶稣的复活重新设定了这个世界的时间。

安息日的意义,起初是指向创造的。因为神完了他的创造之工,就赐福给安息日,定为“圣日”。然而,安息日的意义最终是指向救赎的,或者说是指向新的创造。耶稣在这段经文里面告诉我们,你若不以他自己为中心就不能理解安息日的意义。耶稣告诉我们圣经解释律法的原则,而且在这一个关于安息日的冲突里面,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实证,那就是不信人子耶稣就是安息日的主。不信耶稣,就不能够理解安息日,也不能够进入安息日的安息。按照耶稣的观点,没有一个犹太教的学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安息日,虽然20世纪在保守信仰的犹太教复兴里面有很多的思想家,谈安息日的意义,赫舍尔就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做《安息日的真谛》。但是,我们仍然要宣称,他们从来都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理解安息日,这是对的,这是美好的。因为安息日是起初神在创造当中,赐给他的百姓和全人类,赐给亚当和夏娃的一个恩典的记号,表明了他与他的百姓之间的约,表明了创造或者按着人的形象被造的真正的意义和将来永远的结局是什么——就是进入神为你们所预备的安息。但是没有一个犹太学者,无论是当时的法利赛人,还是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以后,受到法利赛人的影响形成的犹太拉比的传统,或者是到了中世纪,以迈蒙尼德为代表的一个中世纪的犹太律法和哲学的传统,或者是到了20世纪犹太教的复兴,涌现出了一大批犹太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都不能够从救赎的意义,真正地明白什么叫做“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2017年有365天,其中的每一天都取决于耶稣的怜悯,“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这是我们这一年直到永远、直到我们离世见主那一天的盼望。所以,让我在你们当中发预言说:2017年有365天,其中的每一天,你们当中都有人被耶稣的爱所激动,被圣灵重生,被福音更新;也让我发出警告说:2017年有365天,其中的每一天,你们当中都会有人有杀死耶稣的心——反对福音、拒绝福音,就是杀死耶稣。就是在这一段故事的后面,法利赛人终于生出了杀死他的心。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赞美你!旧约的先知发出预言,你的百姓得罪你,你的百姓陷在罪中。你的百姓生活在黑暗的时代和他们黑暗的光景当中,并且也受到你公义的管教和审判。但是,始终有一个预言,始终有一个应许没有落空,就是——压伤的芦苇,你并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你并不吹灭。你管教你的儿女,是为了救他们脱离死亡和黑暗。主啊,如今耶稣来到我们的当中,主在这一个主耶稣和法利赛人在安息日的冲突故事里面,求你向我们显明,在我们生命当中没有安息;求你向我们显明,在我们生命当中,那一位被钉在十字架的耶稣,才是我们生命中真正的唯一的安息。求你带我们进到你复活的生命当中来,求你带我们进入到你安息日的安息当中来,让我们看见这一个世界、这一个时代喧嚷的时候,求那一位不喧嚷的、那一位不争吵的、那一位默默地走向各各他的主,是我们生命当中的盼望、是我们这一年的盼望、是我们今生直到永远的盼望。感谢赞美神。奉靠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一、耶稣宣告:他所是,他所为

其实在第十一章的结尾,已经把整个第十二章的焦点指出来了,就是第十一章第二十五到三十节,主耶稣基督将他自己与天父上帝等同起来,说“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第一,他将自己与父神等同起来。第二,耶稣将自己与安息等同起来,他说“你们当负我的轭”。他将自己与律法等同起来,说你们可以到我这里来,如果你们是劳苦担重担的人,如果律法的轭使你们背负不起,如果你们每人都欠了律法的债,如果你们在律法面前犯了一条就等于犯了众条,那么,你们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要使你们得安息。因为,谦卑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有福了、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而主耶稣基督说,他就是那一个柔和谦卑的人,所以,到他那里来,学他的样式、负他的轭,这样你们的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其实第十一章最后这一段话就是第十二章整个前半段的焦点和结论。但是,因为法利赛人不同意第十一章最后的这个结论,才有第十二章前半段的故事。我们讲到福音当中的交换,劳苦的人得了安息,是因为那一位安息的主受了劳苦。这是安息日的奥秘,这是安息日当中所隐藏的福音。所以,劳苦的人,你们要得安息;然而得了安息的人,在这地上要受劳苦。于是,我们就迎来了耶稣与法利赛人的冲突,围绕着“基督对安息日的安息”的宣告,发生了两个故事。第一个就是“掐麦穗”,耶稣借此宣告他到底是谁;第二个就是在安息日治病,有一个手枯干了的人,主医治了他,耶稣借此来宣告他要做什么。一个故事是指向“他所是”,一个故事是指向“他所为”。他是谁呢?主耶稣其实给了三个结论。他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大卫的例子,第二个是祭司的例子。大卫有没有犯安息日呢?祭司有没有犯安息日呢?他把自己与君王等同起来,宣称有一位比大卫更大;他将自己与祭司等同起来,宣称有一位不但比祭司更大,还比祭司所服侍的神的殿还要大。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第二个故事,他要做什么?讲到两件事情,最后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这是马太福音常用的 “应验”公式。前面讲了那么多,有耶稣所做的事,也有耶稣所讲的话,最后落到第十七、十八节这一切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在那一段话里面,出现两个关键词,就是先知以赛亚在他的预言当中一直包含着的悬念,那就是在公理与怜恤之间、审判与祝福之间的一个悬念。虽然以色列人被上帝管教,虽然以色列人被周围的民族欺负,虽然以色列人陷在自己的悖逆、罪恶和黑暗当中,但是先知宣告说,有一天,终有一天,公义将要来到。

在以赛亚书里面,在旧约的希伯来文里面,常常看到一个词,叫做“公理”;有的时候,你更多看到的是“公义”。所以在这个地方,和合本翻译也是用到这一个词“公理”。有一天公理要来到,有一天怜恤也要来到,有一天审判和祝福都要来到。可是,听上去这不是相反的吗?公理和怜悯之间有张力,审判和祝福之间也是有张力的。先知预言说,这一切、这两者,都要藉着一位弥赛亚的来到而来到。耶稣在这里宣告,他就是那一位藉着他,公理和怜恤都要来到的弥赛亚。他要实行公理,然后他说他喜爱怜恤。

二、福音与律法主义冲突的焦点和实质

在马太福音里面,法利赛人跟耶稣之间的冲突最早发生在施洗约翰时期。约翰看见那些法利赛人也要到约旦河里面受洗,他发出了一个咒诅。他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那将来的愤怒呢?”所以我们在那里,在新约里面,得到第一个对法利赛人的印象。谁是法利赛人呢?毒蛇的种类。我们还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和说了什么,但是约翰一开始就给他们下了定论了——毒蛇的种类。然后马太福音第五章,登山宝训当中耶稣第一次提到法利赛人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那意思就是说,法利赛人的义不能够进天国。接下来我们就看到法利赛人的攻击了,耶稣做什么就批评什么:耶稣坐席——“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然后,耶稣行神迹赶鬼——“他是靠着鬼王赶鬼。”再然后,他的门徒在安息日掐了麦穗——“你的门徒做了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还有,他们没有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

最后,在这一段故事的结尾,这个冲突达到最高峰,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除灭耶稣。在过去的几章当中,隐约地正在积累的犹太社会对耶稣欢迎的背后所隐藏的对耶稣的杀机,现在终于出现了。耶稣与整个犹太社会,耶稣所传讲的福音,与犹太社会,特别是法利赛人所持守的律法主义之间的冲突达到一个地步,只能透过耶稣流血来作为解决之道。我们看律法主义,这些被称为“毒蛇的种类”的法利赛人的义与福音的冲突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有一节经文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在这一段里面耶稣基督所说的“经上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第七节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做有罪的。”后面这句话很有意思,说你们“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请问,谁是无罪的?谁是有罪的?耶稣是无罪的,却被当作有罪的。而有罪的呢?却把自己当作是无罪的。所以,你会看到在福音当中的这一个交换和替代,就是有罪的当作无罪的,无罪的当作有罪的。

第九章当中,这是耶稣第二次引用同一节的先知何西阿的话。法利赛人看见对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所以,这个冲突不是第一次,跟罪人吃饭的时候这些法利赛人就跳了出来;然后门徒们掐麦穗的时候,法利赛人又跳了出来。耶稣同样在那个地方引用这句话“‘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那法利赛人揣摩出来了吗?如果揣摩出来就没有第十二章的故事了。“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同样,谁是罪人,谁是义人?福音的故事是什么?福音的故事就是罪人成为义人,义人成为罪人。这一句话指出了整个法利赛人的义 ,或者法利赛人的信仰,或者法利赛人的律法主义与基督所传扬的福音冲突的焦点和实质,就是基督在第九章和第十二章反复所引用先知的这一句语言——“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当然你知道,这是一个文学的表达,这是圣经当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文学的表达,就好像说“你们要爱我、要恨你们的父母、恨你们的家人”的意思,是不是叫我们真的要恨我们的家人呢?或者这里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的意思,是不是说神不喜欢安息日、不喜欢圣殿当中的祭祀和不喜欢他自己所颁布的律法呢?当然不是了。这种修辞是用来表达说,这一切的律法、这一切的献祭、这一切的祭祀的真正目的是指向什么?怜恤。是为了反映什么?怜恤。是为了引导你们到哪里去?怜恤。是让你们依靠什么?依靠神的怜恤。

所以,接下来让我们带着一个挑战来看这两个故事:你与福音的冲突是什么?亲爱的弟兄姊妹和听福音的朋友,你的生命、你的婚姻、你的生活、你的职业和今天的你,与福音的冲突是什么?我们生在其中的中国文化,与福音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在2017年,你如何得享安息与怜恤?你怎么才能够进入安息与怜恤?劳苦担重担的人哪,你要怎样进入主的安息?我们带着这样的挑战来进入这两个故事。

三、如何进入主的安息
1、蒙怜恤的人要活出怜恤

我们先看掐麦穗的故事。首先,安息日到底可不可以掐麦穗来吃呢?我们来看旧约当中的教导。申命记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节说,你进了邻舍的葡萄园,当然指你饿了、没有东西吃,可以随意吃饱了葡萄,只是不可吃不了兜着走。你进了邻舍的禾场,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镰刀割取禾稼。这与私有财产权是不是有点矛盾?那是人家的庄稼和葡萄园,但是整个律法表达的精神是什么呢?怜恤。你明白吗?你的所有权要受到一个比所有权更高原则的约束,那就是对他人的怜恤。所以,你若饿了,经过人家的庄稼,那是人家的,但是你可以掐麦穗吃,只是你不要吃不了兜着走,要用手掐不要用镰刀割,不要用你的贪心使别人的怜恤落了空。在旧约的教导里面,是带着怜恤的精神的。上帝所托付给我们生命当中的一切所有,所要表达出来的是,这一切是神所赐的,这一切乃是神对我们的怜恤。所以,我们这些蒙了怜恤的人要反映这怜恤,这就是律法的真意,这就是安息日的安息。那真正蒙了神的怜恤,活在这怜恤当中,又能向他人怜恤的人,就是在基督里有安息的人。

但是,我们来看法利赛人的逻辑推导。法利赛人说,你们不能这样做。他们说的好像也有道理,他们说你干犯了安息日。我们改革宗教会特别强调第四条诫命,同样是十诫当中的永恒普遍的道德律。我们相信,“六日劳作,一日安息”,是上帝不但在创造当中而且也是在救赎当中,所赐给他百姓在这个末后时代宝贵的应许、祝福和命令。所以,我们守主日为安息。法利赛人说,你不可干犯安息日。那么什么叫做干犯呢?在安息日工作就是干犯。那什么叫工作呢?在律法里面也讲到收割就是工作之一,因为你也知道那是农业时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割。然后呢,掐了麦穗就被视为是在做收割的工作。可是在申命记第二十三章里讲得非常的清楚,饿了用手掐别人的麦穗吃,与用镰刀去收割,是不同的两件事情。所以这个地方,你看到律法主义的逻辑推导。他们所持守的基本原则是对的,就是不可在安息日做工。可是,什么叫做在安息日做工呢?比如说在安息日不可担担子,那什么叫做担担子呢?拉比就有很详细给你的教导,总的来讲,超过二两就叫做担担子。什么叫做收割呢?总的来讲,摘了十颗就叫做收割。在这样的推导当中,最重要的怜恤的心,从他们关注的焦点中被去掉了。

有一个词在这个故事当中反复地出现,一个很简单的词。为什么他的门徒要去掐麦穗?耶稣基督又举了大卫王曾吃了殿里的陈设饼,在两个里面都出现了一个词——“饿”。亲爱的弟兄,人家饿了,你看不到吗?第一节说“他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第三节“经上记着大卫和跟随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你知道什么是律法主义吗?律法主义就是看不见饿、看不见他人的饥饿、看不见他人的病痛、看不见他人的忧伤、看不见他人的困苦,只看见了他在工作、他干犯了安息日,所以耶稣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我不喜爱那一颗塞住怜恤的心,而只有外在的宗教生活和对规条的持守。我要的是那怜悯的心,被激活、被充满的活在上帝至尊律法中的他的儿女。

2、喜爱怜恤胜过喜爱祭祀

耶稣讲到第二个故事里面,耶稣举了一个例子说,若有人看见有一头羊或一头牛,掉在井里了,你要不要在安息日把它拉起来呢?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拉比当中有非常多的学派,很多的拉比的确就是不同意在安息日将它拉起来,因为那个就是做工了。所以呢,有一派的拉比说,丢一块木板下去,看它自己会不会爬上来,也就是说把你的做工尽量减到最小。还有一派说,丢一点食物下去让它在那过夜,等到安息日过了,第二天才救。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在拉比的传统当中他们也是同意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除非是抢救,也就是说,除非是他要死了。星期天做什么手术呀,星期一做不行么?星期天不做要死吗?既然不会死,第二天再做嘛。这就是拉比的教导。那个人的手枯干了好多年了,他也不在乎这一天嘛。你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医治这个手枯干了的人,冒犯安息日、冒犯法利赛人的信仰,激起他们的杀机呢?主耶稣可以在第二天去找那个手枯干的人,再去医治他。你们觉得这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他干嘛非要在这一天治?又不是要死了,不能够丢点馒头、稻草下去,让那个牛在里面待一天,第二天再救吗?这样又遵守了律法,又帮助了牛,或者帮助了那个手枯干了的人。

对此,耶稣举了大卫的例子。大卫的故事发生在撒母耳记上的第二十一章,那个时候大卫已经被撒母耳膏立为王了,但是他受到扫罗的追杀。他是王,但是没人当他是王,只有跟在他身边的那几个人才当他是王。所以他流亡的时候,困苦流离,经过流泪谷,然后逃到示罗,就是在耶路撒冷修建圣殿之前以色列敬拜的中心。到了神的殿,没有吃的,祭司就出来说, “没有别的,只有陈设饼”,就是说只有敬拜神的12个陈设饼,代表了以色列的12个支派,被献在耶和华祭坛面前的陈设桌上。中国人古代,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是要祭祖和拜鬼神的。从小我就看到有这样的故事,那里摆着一盘肉和一盘水果,是祭祖先的,但是小孩子饿了就说:“妈,我要吃。”“不能吃,这个东西怎么能吃呢?”“给他吃一下,小娃娃没关系。”所以,这个传统已经在崩溃了,这时就有一个当妈的说:“我给他吃,拿过来”,虽然年长的说:“不能够吃、不能够动,这是给祖先的。”于是,那个祭司就把陈设饼拿来给大卫吃。

耶稣举这个例子,你觉得这有说服力吗?法利赛人可以回答他:你把自己当大卫王了吗?大卫可以吃,跟你的门徒可不可以吃有什么关系?可见,大卫的例子被举出来是为了表明耶稣是谁。耶稣暗示自己与大卫的相似性,他们都是君王,他就是那一位大卫的子孙;他被追杀,他是王,但是他自己的人却不承认他是王。他讽刺法利赛人对他门徒的责难,就像当初认不出大卫的人对大卫的藐视一样。但是,他与大卫又不同,他说,站在这里的,有一人比大卫更大。这句话很令人惊讶。怎么可能有人比大卫更大?这是法利赛人绝对不能接受的。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有人比孔子更大吗?有人比周文王更大吗?有人比尧舜更大吗?在1949年后的中国,有人会比毛泽东更大吗?在整个以色列的信仰当中,有比大卫更大的吗?整个以色列人的盼望,就是大卫的子孙有一天要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怎么可能有一人比大卫更大?当然,他们知道神比大卫大。但是,这个地方刺激他们的,不是有一位比大卫大。刺激他们的是,“在这里”,在地上,站在你面前的人,有一人比大卫更大,这使法利赛人的信仰被冒犯、被挑战,是他们决不能够接受的。耶稣就是那一位比大卫更大的。那一位天上的神,来到了地上,那一位大卫的子孙却比大卫更大。你明白这个意思吗?在五旬节,使徒行传第二章,在彼得讲道当中提到诗篇的一处经文,同样是说大卫称他自己的子孙为“主啊”。既然是大卫所出的,大卫为什么称他为主呢?跟这里耶稣所举到的例子,意义是一样的。既然是大卫的子孙,怎么可能比大卫更大呢?除非耶稣既是大卫的子孙,又是大卫的神、大卫的主;除非耶稣既是完全的人、以色列的后裔、耶西的根,同时又是创造天地的那一位。

同时,他举到祭司的例子。祭司在安息日要不要工作?祭司是要工作的,祭司的工作从今天的观点来说,他还不止是白领的工作。古代的以色列人不是直接拿钱来,而是牵牛和羊来,祭司是要宰杀的,这是蓝领的工作,这是体力活,所以祭司在安息日要干体力活。他们干犯安息日了吗?没有!因为他们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安息日在圣殿里面服侍,祭司是轮班的,大概14天一个轮班,然后就要回去,回到自己的家里去住。他们不是一直住在殿里面的。所以,当一个祭司在圣殿里面服侍完了,他要离开的时候,他回头看见这个圣殿,发现圣殿的屋檐上有一只麻雀为自己找到房屋、有一只燕子在那里为自己找到抱雏之窝,他心里面就生出来羡慕。整个以色列人,只有祭司才能够在殿里面服侍,祭司轮班服侍完了要出去;只有大祭司一人,一年一次才能够拿着那公羊的血进入至圣所献祭。而这些麻雀、这些燕子却可以在圣殿里筑窝,可以一年365天都住在圣殿当中,所以,那要回家的祭司,看见那个屋檐上的麻雀、燕子,心里就生出这样的羡慕说:它们比我有福多了,蒙享安息、蒙享神的祝福,神的怜恤比我多多了。但是,他的心中又有一个盼望,就是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神对大卫的应许,神藉着先知但以理、何西阿、以赛亚的那一个应许,就是有一天公义和怜恤要藉着弥赛亚的来到而来到;他心中有一个盼望,总有一天,我像麻雀、燕子一样,呆在圣殿当中不走了,365天都要进入那安息日的安息。今天旧约祭司的盼望,那个面对麻雀、燕子的羡慕,在耶稣基督里成就了。耶稣基督宣告说,在这里有一人比圣殿更大,你们来吧,到我这里来筑窝,找到抱雏之窝;到我这里来居住,365天都不会赶你们走。

所以,在安息日,他们到底饿了可不可以在田边掐麦穗吃呢?让我们跳出律法主义的争论,而指向安息日的实质,那就是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这一位人子喜爱怜恤胜过喜爱祭祀,除非这祭祀反映了他的怜恤,充满他的怜恤,依靠他的怜恤。所以,让我这样说,认识安息日是谁的安息日。关于安息日,首先不是问安息日应该做什么,而是问这是谁的安息日。行事的原则胜过了实质的原则,就会产生律法主义,而使人心倾向于冷漠,看不见人的疾苦,看不见人心的荒凉,看不见生命当中的饥饿和困苦,只看见了规条被触犯。

3、既反对自由主义者,也反对律法主义者

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主的教会恢复了那个唯独信心的基督的福音。在宗教改革500年的时候,我们要说,整个宗教改革的精神总结起来有两个原则,一个叫做行事的原则,一个叫做实质的原则。宗教改革的行事的原则叫做“唯独圣经”,或者叫做“归回圣经”。无论我们说什么,无论我们信什么,圣经是我们唯一的最高的准则。我怎么知道我的知道呢?我如何判断我的判断呢?圣经是上帝无误的关于救恩的启示,这个叫做宗教改革的行事原则。你的观点很新颖,你的看法听上去很有见解,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你的观点最终要被什么来判断,那个叫做行事的原则,就是唯独圣经。

一个月前去世的神学家奥登,他是台湾校园出版的《古代基督信仰圣经注释丛书》的主编。他在接受《今日基督教》杂志访问的时候,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这是对宗教改革的行事原则的表达。他说,我曾经做了一个梦,在梦里面,我梦见我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他对神学没有做出任何新的贡献”。他说,我在梦中看见我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时,我的心极其喜悦,因为在我信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之前,我所受的教育都告诉我,我要强迫自己有创新力。如果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我就一定要发表一些别人从来没有发表过的观点,但是我的这个梦告诉我,创新不是我的责任。我的呼召是要遵从使徒的教训,我的呼召是要遵从改教家所发现的那一个“唯独圣经”的信仰。他说,对我一生最高的评价就是——“他的一生对神学没有任何新的贡献。”
但是,宗教改革的第二个原则,叫做“实质的原则”。这个实质的原则就叫“唯独恩典”,或者“唯独基督”,或者“唯独信心”,加起来就是“唯独信靠在耶稣基督里上帝的恩典”。改革宗的神学就这个福音的实质而言,或者我们对安息日的教导就这个福音的实质而言,被称为“恩典的教义”。唯独圣经的结果,就是唯独耶稣基督的恩典。这是宗教改革的彼此互补、互为表里的两个核心的原则。行事的原则是“唯独圣经”,实质的原则是“唯独基督的恩典”。安息日是一个行事的原则,即如何守安息日、如何以主日为安息,这不是我今天讲道的重心,但是,这是一个行事的原则,我们改革宗教会强调这一点。实质的原则,是神在基督里,赐予他子民的怜恤和恩典。过于重视行事的原则,所导致的一个危险,就是当日子久了以后,实质的原则就被遗忘,以至于塞住了怜悯的心,看不到人灵魂的饥饿、人的困苦流离和神在基督里白白的恩典。耶稣基督说:我饿了,你却不给我吃。你说:主啊,可是那一天是主日啊。耶稣基督说:我渴了,你却没有给我喝。你说:主啊,可惜那一天是主日啊。主说:我下在监里,你却不来看我。你说:主啊,你下在监里的那一天是主日的嘛。主耶稣基督说:离开我吧,去到万古以先那为你预备的永生的黑暗吧。你说:主啊,明天再去可不可以,因为今天是主日。

因为,我们都是倾向于以一套行事的规范来定义我们自己。我们通常所说的好人,就是通过遵守一套行事的规范,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通常所说的坏人,就是通过故意破坏和藐视一套行事规范,来显明自己是有自由、有个性的人。我们把前一种人叫“律法主义者”,把后一种叫“自由主义者”。福音的一个特点,就是耶稣既反对“自由主义者”,反对那些藐视这套规范、破坏这套规范的人,也同样地反对“律法主义者”。但是,耶稣在这一章里面,他主要反对的是律法主义;在这一章里。反对耶稣反对得最厉害的,也是律法主义者。群众通常是自由主义者,群众中的精英人物通常都是律法主义者;那要杀耶稣的,通常都是律法主义者,群众通常都是在围观。所以,在福音的抵抗上面,律法主义是主犯,自由主义是从犯。

4、仰望耶稣:公理与怜悯、审判与祝福都要施行

耶稣在这里,讲出了这个故事里面最重要的先知应验的话:“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公理大多的时候都翻译为审判,就是justice。justice在英文当中既指正义,也指按着正义来审判的那个人,就是法官,也指法官审理的那个场所,就是法院。在登山宝训里面,耶稣多次使用这个词,我们翻译为“审判”,说在内心违背了十诫的人,就是外面没有犯奸淫但是里面却犯了奸淫的人,外面守了神的诫命里面却充满了嫉妒、纷争和谎言的人,难免要受审判;心中咒骂弟兄是魔利、拉加的人,难免要受审判。那里的“审判”就是这里所讲的“公理”这个词。耶稣在登山宝训当中将审判,或者说公理,或者叫正义,特别地与人的论断相对应,他说“你们不要论断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的论断里面,没有包含公义本身,或者不是由公义本身所施行的审判,就是这里所讲的“施行公理”。

所以,耶稣讲到两点。他说:你们的论断,包括法利赛人的论断,包括法利赛人这里对他的门徒的论断,都不算数。因为真正的审判者来了,就是他自己。只有在他的身上,justice这个词,完美地指向三个概念:第一,他是法官;第二,他是法院;第三,他是那个审判本身,他甚至是那个判决本身。用一句绕口的话说,就是“一位真正的法官,在一个真正叫做法院的地方,来施行真正的审判,实现真正的justice。”
那么,为什么法利赛人的论断里面,不包含真正的公理呢?因为,他们的审判中没有怜悯。很有意思的是,耶稣明明在宣告公理的来到,但是他同时在说,“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我想请问你们当中的每一位,你们有没有见过,任何一间法院的门口,无论是中国的法院还是外国的法院,或者在法庭之上,或者是在法官高高的座椅背后,刻着这样的一句话“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你有见过吗?你肯定没有见过。因为法官会说:那还审判什么,那不变福利院了吗?怜悯怎么可能与审判连在一起呢?审判怎么会与怜悯连在一起呢?但是,耶稣要告诉我们的福音、他的审判乃与怜悯连在一起,他的怜悯乃与审判连在一起。

让我举一个辅导当中的实例。有位牧师分享到他辅导的案例,说有一个姐妹,被一群暴徒强暴了,这是生命当中极大的患难和痛苦。她倍感痛苦,很难从这个里面走出来,但是她依然跪在上帝的面前,向主祷告说:主啊,求你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这个祷告很感人,对吧。这个祷告,实在是好像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但是,几个月过去了,甚至几年过去了,这个姐妹其实在她的内心当中,她虽然一直都在这样祷告,然而她却无法真的饶恕。她无法真的从这个困境、困难和痛苦当中走出来。每当想起这件事,她的内心仍然充满恐惧,仍然充满甚至她不愿意说出来,但是她知道自己心里有的仇恨。因为这些人不是不晓得他们所做的,他们晓得、他们很清楚,而且一旦有机会,他们可能还会再犯这样的事。所以,这位牧师带领她说,饶恕的第一步就是控诉。他说,你来到神的面前,把这些歹徒向你所行的,以及他们对你的伤害和你内心当中的愤怒,你向你的主控诉,你向你的主呼求公义,你将你的伤害说给你的主听。然后,你要做一个决定,相信你的主是公义的,他的公义必将实现,他必定要为你伸冤——有一天公义必将成就,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不是今生就是来世。出于这个理由,出于那一位在十字架上为你担当了这一切,并且宣告他的公义必将来临的复活的耶稣基督,你把你的仇恨、你的冤屈、你的愤怒卸下来,交给你的主。这位牧师说,到这一步,你的饶恕之路才真的开始。奇妙的是,这个姐妹,她信靠这位神的公义,她将自己的冤屈交给这位在十字架上为她承受了冤屈的公义的主,她重新感受到了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她的爱和接纳、对她的赦免和对她的医治。她再一次真实地经历和理解了耶稣钉十字架的意义,她就好像重新对了表,她的时间重新开始了!耶稣基督的复活、耶稣基督所宣告的将来公义的审判和他今日的怜恤,重新设定了时间,赐给她新的生命——当爱与公义相遇的时候、当审判与祝福相遇的时候,饶恕就像秋天初熟的果子,才开始挂在她生命的枝头。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去年有一部中国的科幻小说,得了雨果奖——全世界科幻小说的最高奖。这是一部类似1984的反乌托邦小说,叫做《北京折叠》,描绘北京变成一个庞大的被折叠起来、深深埋在地下的三重城市。这三重城市、三重空间,轮番地被翻转到地面上来生活。第一空间有500万人,他们都是管理者和统治者,他们的一天是24个小时;第二空间是2000万人,他们都是白领阶层,他们的一天是12个小时。第三空间有5000万人,他们都是服务行业做食品的、卖服装的、卖保险的,还有两千万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人,他们的一天也是12个小时。时间经过了精心地规划和分配,24小时给第一空间的500万人,12小时给第二空间的2000万人,12小时给第三空间的5000万人。所以,当你说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整,就要问是哪一个北京、是哪一个中国、是哪一个成都、是哪一个世界?

这一周,我们全家去到海南,有10天的安息,特别地感恩,在除夕夜的晚上我们回来。当晚上12点整,我们的班机升上空中的时候,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看见这幅画面,就是飞过整个海南岛海口的上空,庞大的城市里面,12点钟的巨大的烟火表演。整个城市在下面,不断地闪耀所有的鞭炮和礼花。我第一次在空中看见这触目惊心的一幕,我相信这是我这辈子看见的10个可能最震撼的画面之一。我当时心里说,主啊,我知道,你从来没有在这个国家和这一块大地上,有过如此的荣耀。我知道在这下面,这座城市里面所有的烟火,没有一个是为你的名而燃烧的。但是,我就想到主耶稣基督最后所引用的这句话:“他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在今天的中国,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对公义绝望、对自己的生活绝望、对自己的婚姻绝望、对这个国家绝望;在今天的中国,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受伤的芦苇被折断,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灯火被吹灭。这一位主,他来到我们当中,不争竞,不喧嚷,但是,没有一个烟花是为他为鸣放的,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春节的时候,主日到教会敬拜的人,也比平常更少。但是,“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在这一天我们要宣告,有一天,万邦都要仰望他的名,像那天晚上,我从飞机上看见的那一幕。我说,主啊,我在这个大地上,你不会得着这样的荣耀,但是我知道,有一天你回来的时候,在这块大地上的荣耀将千倍万倍于我所看见的这一幕!阿们!

我们一起来低头祷告

主, 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间的乌托邦里面,我们看见,这个社会里面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大;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人看不见明天中国的未来和盼望,也看不见自己前面人生道路的希望。主啊,求你点燃那将残的灯火,求你扶持、看顾那被压伤的芦苇。主啊,你是始,你是终;你是新的时间,你是安息日的安息。你是我们生命当中的盼望。你是我们将来的每一个日子。就求你将我们这一班的人,主啊,带到你的怜恤当中。福音的实质,就是在你里面的恩典和怜恤,就是活在你的怜恤当中,也就是我们的内心充满怜恤,充满对神的敬拜和对他人的怜恤。主啊,用你的怜恤,来冲击我这个麻木的灵魂吧,用你的恩典充满我这个冲动的生命吧!求你怜恤我们、求你帮助我们,求你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显出你的荣耀来,让我们在我们的内心、在我们的信仰当中为你燃烧,为你点燃那城市当中那上帝之城的烟火!主啊,有一天,你要来到我们的当中,那一天全地都要向你敬拜,万口都要向你承认,万膝都要向你下跪,天上地下将成为最具大的一场烟火表演,因为整个天地都要融化,主啊,整个旧的世界都要被焚烧!主啊,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对表,所有的人都要经历到一个新的时间,一个耶稣基督的纪年,不是北京的时间、不是东京的时间,是我主耶稣基督的时间。听我们如此的祷告祈求,奉靠主耶稣宝贵的圣名。阿们!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