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要论断人 (太7:1-12)

—— “黑暗不能胜过光”马太福音证道系列之二十一

王怡
证道经文:
马太福音7:1-12
显示

引言:下山的拉比为什么嚎啕大哭

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人的地方就有论断。在教会当中和在教会以外,都是如此。“登山宝训”向我们描绘了一种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现实的生命光景截然相反的生命状态,不但是个体的生命,包括截然相反的一种社群的生命的状态。

我想到两个例子:第一,在电影版的«笑傲江湖»里,令狐冲要退出江湖,任我行对令狐冲说:人就是江湖。有人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得出去呢?有人就有是非,有人就有论断。在中国古代社会,江湖对应的是朝廷。但是在登山宝训、在圣经当中,江湖对应的是天国。

第二个例子,在所有关于登山宝训的诠释里,曾经最打动我的,是一个在美国的犹太人的拉比,他写了一本书解读登山宝训。他从一个拉比的角度描绘说:有一个犹太的拉比,当年他看见这些人都往山上走,要去听耶稣的教训。于是,他也跟着去上山,也来听一听,耶稣到底讲什么。耶稣坐下来,开口教训他们。他就一直听,听到最后,他从一个拉比的角度描绘登山宝训对他所有的冲击,在他里面引发的所有的思考。他越听越惊心动魄,一个方面他在里面特别挣扎,一个方面他觉得这些话太好了。他觉得这些话不像是过去的拉比们的教训,不是他所传承的拉比对律法的教导。他听到耶稣在这里表达出一种彻底、完全和决绝。直到最后说,你们要完全,因为你们的父是完全的,正如你们的父完全一样。他听到这个登山宝训对现实的生活,包括对他自己现实的宗教修养和宗教生活状态,是一个彻底的否定。这种否定,让他非常地挣扎。

天快要黑了,耶稣快要讲完了,他听到了山下有钟声响起来。因为犹太人的一天,是在傍晚结束的,就是要开始新的一天了。犹太人要做晚课了,他就开始挣扎——山上,还是山下;是继续留在这里,听夫子所讲的,还是下山?他是拉比嘛,新的一天要开始了,他要回去做晚课的。那种旧的宗教生活,跟他所听到的耶稣关于天国的教训之间,到底是留下来还是下山,他就很真实地描绘自己这个挣扎的过程。这个拉比,这个作家,在这本书里面讲,最后,这个拉比还是决定下山去了。虽然他觉得耶稣讲得很好,但是,他发现这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被指向一个焦点,就是耶稣、说这些话的这一位,他就是完全的,他能够带来完全的保障,就是他不但是要求你完全,他责备和否定你的不完全,而且他自己就是完全。他的话不单是对你的命令,说你要完全,而且他的话,必须同时就是一个保证,就是他能够为这个完全提供一个保证。这意思就是说,除非耶稣是上帝,除非他自己就是那一位神。所以,这个就挑战了拉比的信仰。

拉比说,我们在传统里面对十诫,无论你有多么严格的要求,只要你把那个要求能够列得出来:一、二、三、四、五,咱们咬咬牙,咱们也能做到。那么,我们就能够免除登山宝训给我们的更高的压力。比如,星期天的早晨,主日,说我们要求六点半就到教会来祷告。你们当中肯定大多数人说:这不可能吧?六点半,天哪,要疯了,六点半来不了。但是,假如六点半必须来教会祷告,可以使你得着“你是神所爱的人,你是得救的人”的一个保证,我相信你们当中很多人还是会来。虽然六点半要来,这个要求很高,就好像犹太人对安息日还有好多很高的要求,但是,如果你给我列出来了一、二、三、四、五,如果我做到了这些要求,我就能够得着一个确据——我是得救的,我是神所爱的,我是上帝的子民,我是神所拣选的。这个拉比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求再高,我们咬咬牙,也能做到!

但是他发现,这位叫做耶稣的夫子,他的要求比最严厉的法利赛人、最严格的教门里面的要求高。耶稣的要求,实际上远远超过了他所听过的最苛刻的律法上的规条,完全是做不到的,除非他就是完全的。因此,他还是决定下山,继续做他犹太的拉比。这个作家也是一位拉比,他在后记里有一段话说:当我写完了这本书最后的结局——就是解读完了登山宝训,这个拉比还是决定要下山去的时候——我俯伏在我的书案前,嚎啕大哭了一场,似乎是我不能够相信,我要弃绝的这一位夫子的教导,要离他而去!我也写完了这本书,我也要下山了,我也要继续做我的拉比了。他经历了他这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令他记忆深刻的事,就是他嚎啕大哭,他扔下笔来,大哭了一场,最后还是决定下山!

如果你不能够稍微地来体会这个拉比,他拒绝登山宝训、他内心所经历的挣扎,可能你对登山宝训所带给你的这种冲击,还缺乏更深的认识。所以,我盼望我们当中有来听福音的朋友,即使你不信,我也盼望你今天大哭一场,然后说:下周不来了!但是,如果你根本连哭都没有哭过,你根本连那种痛苦的挣扎都没有经历过,那么,求主帮助我们,他的话语还没有真正地扎我们的心,还没有对我们的生命构成最真实的挑战!

我们一起低头祷告:

主,我们感谢赞美你!主啊,你让我们看见了与我们自己截然相反的生命。主啊,这是令我们羞愧的,这是令我们痛苦的。主啊,在这里面有一个我们不敢去相信,但是我们又必须要相信的福音吗?在这里面有一个你自己成为那完全的保障吗?主啊,求你今天在我们当中,向我们显示出你的慈爱,显示出我主耶稣基督话语当中的能力与恩典来!愿你摸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你击打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直到将我们的心击碎。主啊,直到我们刚硬的心击碎之后,主啊,你要将它重新地不是把破碎的心粘合起来,而是要给我们一颗新心,主啊,而是要我们活在你的儿子耶稣基督的福音当中,让我们的眼睛得开,能够看见,主啊,那一个新的世界、那一个新的国、那一个新的弟兄姐妹、那一个新的社群。主啊,让我们不要下山嚎啕大哭,弃你而去;让我们来到你的面前,并且接受我主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福音;让我们再一次地来跟随你,让我们再一次地上路,让我们再一次地上山,听你开口教训我们。听我们如此的祷告祈求,奉靠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阿们!

一、论断在本质上是出于不信

我们回顾一下登山宝训的结构。登山宝训是以八福开始的,结构跟十诫的结构蛮像的。因为十诫在一一讲述十条诫命之前,它有一个充满恩典和救赎的序言。那个序言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是独一的神,我曾经将你们从埃及地为奴之家引出来。在这里用到一个比喻,是我如鹰一样把你们背在背上,把你们从埃及地带出来。所以,十诫不是以神的诫命为前提,是以神的拯救为前提。神施行了拯救,将以色列人带出来,然后在西奈山向他们颁下律法,向他们描绘一个被更新的圣洁和完全的生命样式。耶和华不是先给他们颁下律法,然后叫他们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你们是什么人,你们什么时候做到某一个程度,我再来救你们。我们看十诫的结构,是以神的救赎为先,然后才是神律法的颁布。那么,我们看登山宝训来解读十诫也是如此。一开始是八福的宣告,是上帝的福气,上帝的祝福。就像我刚才讲的那个拉比一样,如果他不信前面的八福,他也不可能信后面对十诫的一一解读。因为对他来讲,只是咒诅,而不是祝福;对他来讲,只是担不了的重担,是与他的生命相反的。他不能够确信,他未来的生命是能够被翻转的,除非他能够相信八福。在八福之后,耶稣要一一地展开对十诫的论述。之前,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比喻,就是光与盐,接下来就一一地展开十诫。我们今天到了第七章,要进入宝训的后半段。

“不可论断人”在十诫当中,应该对应着第几诫呢?不可杀人、不可奸淫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应该是第九条诫命:“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所以不可论断是指着第九条诫命的,是关于我们的言语,我们对他人的判断,我们在上帝和众人面前,对他人所做出来的见证。我们首先看与前一段经文的关系。前一段经文不可忧虑,是与不可偷盗,是与财产的这条诫命直接相关的。中国传统有一句话,叫做“仓廪足而知礼节”。我之所以这么糟糕,是因为没钱了;等我有钱了,衣食无忧了,我会成为一个挺好的人。可是耶稣在上一段里面,打破了中国古人这样的描绘和看法。不是仓廪足而知礼节,是仓廪足而知忧愁。姐妹早晨起来就忧虑,今天该穿什么衣服。是因为她没衣服穿吗?不是。是因为衣服太多,仓廪足而知忧愁。不是衣食无忧,是有衣有食然后忧愁。我们今天所有人的忧愁,都是有衣有食之后的忧愁。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真的担心自己会饿死。你们当中有人担心自己会饿死吗?你们当中有人担心明天出门没鞋子穿、没衣服穿吗?你们的担心都是因为太多不知选哪一件。

论断他人的原因有两个,就是前一段经文第六章所显出来的生命的光景:第一,同样拜玛门,侍奉两个主。以我们肉身的需要,为我们忧愁或平安的依据。这是前一段我们所讲的生命的光景。对他人的论断,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类的论断,直接跟我们肉身上的忧虑和需求有关,我把它称为一种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有两句话,一句比较雅一点,一句比较俗一点。它常常是我们论断的一个原因。比较雅的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们都听过,从小我们就是这样学的,这一个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一句比较难听,意思差不多叫做:屁股决定脑袋。我们对人对事的许多的论断,是由屁股决定脑袋,是那一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我举一些例子,这二十年来,中国所有的社会科学界,他们对西方社会或者对现代社会的研究,基本上从这个思路看,就叫做论断。譬如,美国为什么提倡人权,那是为了石油。安徒生的童话,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英国的革命,跟清教徒的信仰没有关系,是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和正在衰落的封建地主之间的经济冲突。同样,北美的大复兴,也不是福音的道带来的,而是北美殖民地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为北美人民脱离英国统治的预备。你很熟悉这样的各种论调吧?这个是在一些比较大的方面。你想一想,常常我们对人的评价,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会用一种似乎看透了一切的目光,去论述人和事情。其实这些看透了一切的目光的背后,不过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我们以一种看透了一切的眼光,去提到一件崇高的事或者属灵的事,就说:其实都是为了钱。我们以这样的目光去看天上的飞鸟,就是——它到底好吃不好吃。为什么乌鸦不种也不收,这个物种却存到了今天,其它的物种却灭亡了呢?这个与上帝的恩典无关,其实这是一个残酷的、无情的进化和物竞天择的偶然结果。

你会发现,我们基督徒其实也会受今天整个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个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没有神。我们对他人的论断,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不信,我们对人和事的许多的论断,是来自于我们这种根深蒂固的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自以为就此看透了一切,甚至有人是用这种方法来读圣经。自由派的神学,他们是用这种唯物主义的方式来读圣经的。比如认定使徒行传中保罗跟巴拉巴关系的变化,显明福音的广传主要是教会内部政治斗争的结果。他们甚至梳理出几个使徒行传里政治斗争的路线。一个是保罗跟巴拿巴,保罗夺取了对外宣教的领袖地位。一个是雅各和彼得,在耶路撒冷大会上,雅各藉着外邦人要不要遵守旧约礼仪的讨论,成功地夺权,取代了彼得,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其实这种解读方式,在这一百年来的教会历史当中,也很流行。在论断的人眼里,看不见空中的飞鸟和野地的百合花。在论断的人对一件事情的解释当中,看不到福音的力量和圣灵的工作。

所以,论断在本质上是出于不信,是出于拜玛门。论断的人,是三心二意的人。这个不是指到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各不相同,甚至我们看法可能截然相反,论断是侍奉两个主的结果。世界是超自然的,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有不同的层面,因为这个世界就是由地上,空中,诸天之上,这表明一个我们眼睛所看不见的超然的世界,甚至包括地下,甚至有的时候圣经说地底下,那就是下得还要深。所以世界是由天国、地上的这个国度以及地狱、阴间所构成的一个立体的世界。世界是由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所构成的。尼西亚信经宣称,上帝所造的,是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所组成的整个世界。甚至我们生命中的祝福,也是由看得见的福气和看不见的福气所组成。这个看不见的福气,就是以弗所书第一章那里所说的,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乃是父神在万古以先,在基督里赐给你们的。这就是耶稣为什么叫你抬头去看天上的原因。这种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论断,就是不信的生命的一个结果,不能够举目仰望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有另外一句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每个人的里面都有一个小人,就是罪人。而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里面,除了这个小人以外,也还有一个君子,就是重生的新人。这个人虽然在我们自己,常常不怎么样,甚至相当不怎么样,但是主却称这个人叫做圣徒。在我们的里面有一个罪人,在我们里面也有一个圣徒。用你里面的那个罪人,去度别人里面的那个圣徒,就叫论断。用你里面的那个圣徒,去度别人里面的那个罪人,叫做怜悯。用你里面的那个圣徒,去度别人里面的那个圣徒,叫圣徒相通,叫“我信圣灵,我信圣徒相通”。所以,论断是圣徒相通的反面,论断是不信的一个结果,不信是论断的根本原因。

二、论断是自我中心的生命状态

第二,我们在前一段经文里面看见,基督说: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与之相反的是求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么,他所流露出来对他人和其它的事情的看法,就是一个论断的生命,自义是我们成为论断者的原因。用一句中国人常说的话,来解释耶稣所讲的你眼中有梁木这个比喻,叫做宽以待己,严以待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的,但是,更生动,更令人绝望的是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说你眼中有梁木。你说好,让我改一改,我现在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生活中好像也有这样的人,有很好的道德的修养,他是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1、缺盐缺光,就会论断人

但是,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更令人绝望。他说,你眼中有梁木,你不能看见你自己的眼睛。有一件事情,就是你左眼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你的右眼,你们当中谁的左眼见过你的右眼。你说,让我们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吧。但是,这个比喻向你暗示说,这是不可能的——你眼中有梁木。一次有个人看见我说:王怡,你睡得不太好吗?你看你的眼睛里出血了。啊,真的?我怎么看得见我眼睛里出血呢?我一照镜子,发现是眼底出血,但是我自己看不见,我需要别人来告诉我。我说,你的眼睛也有点红,你也要注意。他说,啊,真的,不可能吧?他自己就去照镜子,发现他眼睛真的有点红,但是没那么严重,不是眼底出血,是有点充血。所以,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的实质是说,你不可能发现你自己眼里的梁木,你不可能是一个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的人。这是这个比喻最彻底的地方。

最根本的问题是:谁是你的镜子呢?让我们回到光和盐这个比喻。盐,我们以前讲,盐是对罪恶的洁净,是对罪恶的抵挡。盐是从消极的角度讲,光是从积极的角度讲,光是美善和对美善的分享。光在白天,是不是公平的?圣经说,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最重要的是,照富人,也照穷人。可是到了晚上,光就变得昂贵了,在古代社会,穷人是点不起灯的,因为没有油,这是贫穷的标志。晚上是没有光的,晚上只有富的人才有光。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有一家人很穷,没有灯,晚上要看书,墙上凿了一个洞,凿光来读书。世人无光行在黑暗当中,耶稣说,你们就是那个家里面有灯的邻居,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不要关起门来点灯,你们要照在人前。你不传福音,小心哪一天,你隔壁邻居把墙打个洞,自己偷听!你得自己把你的光照在人前。

论断有两个原因:第一,缺盐;第二,缺光。缺盐是什么意思呢?内心的自义、苦毒,没有因为信耶稣而被宝血洁净,没有被保存在与基督的生命相连的生命当中。缺盐的基督徒,必然论断;第二是缺光,就是缺乏一种与他人分享、甘愿成为祝福他人的管道的渴望。你里面有神的义,你里面有基督宝血的恩典,这一切好东西,如果留在你里面,不拿出来,就会变成坏东西。为什么水管会生锈呢?水从里面流过去,如果不截流,水不停地流,那个水管决不会生锈,对不对?凡是生锈的水管,都是因为有水留在那个管子里面,流不出来,久了,水管就生锈了。基督徒是光的意思是什么?基督徒首先是一根水管,不是喝水的杯子。我们蒙恩的目的,是为了把水倒在别人的杯子里。做这种事的人叫侍应生,这是香港的翻译,我们叫服务生。服务生是站在旁,随时把水倒在人家的杯子里的人。为什么会论断呢?就是因为服务生把自己当经理了,或者把自己当作宾客了,于是他就会成为一个论断的人。基督徒是基督教的侍应生,不是基督教的消费者。缺盐、缺光,我们就会成为论断的人。

2、不要论断,不是说不要判断

以上我们讲到了论断的原因与前一段上下文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有一个疑问:难道我们不能对他人进行判断、评价和批评吗?难道主的这段话是说,我们不能够对他人有任何的批评、评价吗?有一位牧师说,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不信的人,特别喜欢这句话,仅次于喜欢约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节“神爱世人”,或者再加上罗马书十三章第一节“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这一节说“你们不要论断人”,所以他说,非基督徒最喜欢引用的就是这节经文,包括基督徒也是这样。我们一直都是听人家这么说,在任何时候,有人如果批评有人犯了罪,那人就会说:你凭什么论断?除了神能够论断人,人不能够论断人。甚至教会有纪律劝惩的时候,我都听见教会当中有些弟兄姐妹说:凭什么论断呢?只有神才能够论断他。难道法院不能够裁决人的身体的犯罪吗?难道教会不能够裁决人的信仰上的犯罪吗?难道我们不能够对犯罪的肢体有所评价吗?

从这一段的经文来看,基督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不能够去评判的话,但是,你看到第六节接下来的这句话,就很难解释了。我怎么知道他所说的猪,到底是谁呢?我怎么知道他所说的狗,到底是谁呢?所以第六节那里,神就要我们有判断。甚至在整个圣经中,马太福音第十八章那里说,教会要有纪律来执行劝惩。如果我们不判断,我们如何来遵循呢?保罗告诫我们,不要与悖逆之子同伙。保罗说,有些人,你跟他吃饭都不可。如果不判断的话,我们怎么遵循这样的教导呢?加拉太书第六章说:“若有人偶然被过犯胜过,你们属灵的人当用温柔的心将他挽回来”。如果我们不判断,我们怎么能知道谁是被过犯所胜过的呢?如果我们不能够判断他人的言行,我们怎么可能去做上述的任何一件事,遵循基督在圣经当中的教导呢?甚至这段经文本身,就在要求我们做出判断。猪和狗,就要求我们做判断。还有一点就是,你若不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你就不可能去除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如果你在这里看得很清楚的话,如果你眼中的梁木除掉了,你弟兄眼中到底有刺还是没刺呢?是有刺,对吧?基督在这段教导里面,并没有排除这一点——你的弟兄也是有错的。

这段经文要问的一个方式是什么呢?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论断他人的人。你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不论断他人。你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没有被他人论断过;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没有受过别人的不公正的待遇或者今天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对你的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公正的评价,因为你也曾经给过许多的人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公正的评价。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这就是我们的生命。所以,你愿不愿意让别人用你去判断他人的同样方式,来判断你?这个才是基督所讲的问题的实质。一个真基督徒会回答说:我愿意。但是,我们常常会说:我有点不敢这么说。

3、论断的根本,是假冒为善

回到第七章,耶稣基督的总结: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就怎样待别人。判断并不是一件坏事,很多的时候,球员会把他们交给他们的教练去判断,我们会把我们的身体交给医生去判断,甚至教会也要来判断信徒,国家、政府和法庭也要来判断我们,甚至父母也必然在每一天要去判断他们的孩子。可是,箴言第九章第八节说:“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所以,当你去责备智慧人的时候,得到的反应是他会爱你。如果你去责备亵慢人,他会恨你。这里包含的意思是,智慧人的行为里面也包含被责备的事。智慧人做错了事情,被人看见,是不是应该被责备?是。智慧人的反应是,他会感觉到爱。我感觉到了爱,因为你有勇气来向我指出,然后他会用爱来回应。因为,他是用在自己里面的圣徒,去度在别人生命当中的圣徒。从这样的角度来讲,责备是一件好事,有些判断是好的判断。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应该有勇气,把自己交在别人的手中,让别人来判断。我们也应该有勇气来接受他人对我们的判断。我做了传道人,传道人基本上干两件事:第一,判断别人;第二,被别人判断。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如此,我们的一生基本上就是由这两件事情所构成的。对不对?

因此,第五节中有一个词描绘坏的判断。这里所讲的论断的根本,是假冒为善。回到前面第五、第六章,一直到第七章,都在讲这件事情。耶稣指责的焦点是法利赛人,是假冒为善。刺和梁木的比较,并不是对罪的大小进行比较;并不是当你去批评一个弟兄有罪的时候,你自己就犯了一个更大的罪。梁木当然是刺的很多倍,你可能会这么想。不过,梁木在这里不是指你本身的罪可能比他要大一百倍。在这里,梁木指的是做出论断之人是假冒为善,这才是梁木的意思。眼中有梁木的人,不是指他一定是犯了大罪的人,而是那种装着没有罪,装着自己是基督徒、自以为义的人。他论断他人的基础,是他的自我为义,这就是眼中有梁木的意思。“假冒为善”这个词,我们之前讲过,它最早的意思是“演员、表演”,是指我们装扮成一种我们自己本来不是的人。

路加福音第十八章第九节有一句话,讲得很清楚:“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论断是出于那些眼中有梁木,是指的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因此藐视他人。这是他论断的基础,然后他就指出别人的罪来。他指出的那一点,有没有可能是正确的呢?有可能是真的不对,就是你的弟兄眼中真的是有刺。可是为什么主说,你眼中有梁木呢?因为当你去指出张弟兄眼中有刺的时候,你是仗着自己是义人而藐视他。这是你评判他人的根本,你就是基督在这里说的法利赛人。或者如箴言第六章列出来的神所憎恶的七样的罪,其中第一个叫做“高傲的眼”。论断是出于高傲的眼目,论断是出于仗着自己是义人而来批评他人。就算你批评的是对的,可能对于对方是有益处的,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每个基督徒应该有勇气来接受别人对你的评判,有可能他是论断,但是,对于真信徒来讲却是有益的。可是,那论断者自己的生命却因此丧失了。他做了一件好事,你知道吗?他帮助一个圣徒成长,可是他自己却沉沦了。那被论断的人,在这个论断当中,得到了成长。他应该反过来,对那论断他的人生出怜悯。人家付了好大的代价来批评我,帮助我成长,让我的生命经过水火,带到丰盛之地,可是他自己却退后沉沦了。他付了好大的代价来帮助我,可是他却陷在那“高傲的眼”和自以为义当中。我若是回过头来,我还要来帮助他。

4、当面的责备,胜过背后的爱情

我举一个例子,在教会当中有一对年轻情侣,有一次他们分享一个事情,让我很感动。他们说有一个弟兄来找他们。那个弟兄为什么来找他们呢?因为那个弟兄看见他们查经的时候一起来,然后很晚了又一起走;早晨主日的时候,看到他们又一起到教会。所以,这个弟兄就很担心,他们会不会同居了。他很怀疑,所以,他就当着这两个弟兄姐妹的面问他们:你们有没有婚前同居,你们是不是住在一起了?我看见你们早晚都是在一起。这对年轻的情侣就说:我们没有。但是,他们感受到的是爱,因为这是他们主动分享出来的。他们感到了这个弟兄的爱,说因为他真的是在关心我们,他怀疑我们在婚前同居了,但是人家没有到背后去说;人家当面的责备,胜过背后的爱情。同样的怀疑,可能产生在其他的弟兄姐妹那里,可其他的弟兄姐妹就不会当面说。张弟兄就给李弟兄说:哟,你看他们那个谁谁,肯定怎么怎么样了。然后人家一听:就是、就是,我也观察到了;然后又跑去跟别人说。过段时间,李姐妹在说,我听说谁谁已经同居了。真的吗?是的,我听到谁谁谁给我说的。最后,教会其实有四五十人都已经知道了,都已经在背后讲了,他们有可能已经同居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当面去告诉他们,这个就叫论断。同样的话,里面是带着爱的,或者是带着论断的。有人是存着爱心,有人是存心论断。

神告诉我们这两种判断,一种是出于爱心的;一种是自以为义的。站在高高在上的属灵的地位,他的论断出于他对他人的藐视。他判断他人的基础,是他自己里面的自义。自义是我们评价他人的基础的时候,就是论断。所以,耶稣基督的这段话,是要摧毁你里面去评价他人的基础,就是自义的基础。我们得出两个阶段性的结论:第一,论断不是指对他人的一切批评、责备和评价;第二,批评、责备和评价他人,不是以自己的义为基础。凡是以自己的义为基础来评价他人,就是假冒为善。论断就是假冒为善,是不信的结果。

让我们试着得出第三个结论:以自己的义为基础去评判他人,一个最重要的、最常见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犯的毛病,就是诛心。因为义是关乎内心的,义不是关乎外在行为的。我们可以用理性的思考和观察,来对他人进行评价。圣经说,没有人知道人的心,唯有耶和华监察人心。我们也不能知道他人的心。自以为义的一个必然的结果、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对他人的义进行判断,而且不单单是对他人的行为。张弟兄已经几个月没来教会了,这就是一个外在的行为,这就是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当面去告诉他,你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做,对不对呢?对的。如果你的动机不是出于自以为义,你所判断的是他人的外在。当我们对他人的内心进行判断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骄傲,我觉得他就肯定想这样子,我觉得他心里面一直瞧不起我。我是不是在描绘你们,是不是在描绘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的心理活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面的心理活动,其实都不单单是判断别人的行为,我们是透过别人的行为再论断他人的心。对不对?所以,论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指向他人的心。我们从一些蛛丝马迹当中,去判断他人的动机、他人的得救和他人隐藏的心!

三、上帝设立了合法的判断权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词的原意。“论断”这个词,其实是一个法庭的用语。这里的“断”字翻译得很好,在中国的古文当中,断是指到审判。法官审判叫做断案,清官难断家务事。断,是一个宣告,这是指到一个司法性的裁决。大多数的英文译本,都会翻译做judge。上帝设立了合法判断的权柄,就是家庭、教会和政府。凡是不经过家庭父母的合法权柄,教会牧师长老的合法权柄,以及政府和政府所差派的审判官的合法的权柄,不遵行正当公平的程序,就以法官的身份当众宣告自己对他人的判断,这就是论断。换言之,你可以作原告,但你不可以同时是法官。申命记当中有一个审判的原则:那诬告人的,他就将承担所诬告的罪。

1、你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

耶稣引用了这个原则,在第一节和第二节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这是申命记当中的司法的原则。包括中国古代的法律在内,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是这个原则。如果你告张弟兄,偷了你家一只鸡,如果实际上不是如此,你的罪就等同于偷了一只鸡,你就要赔一只鸡。如果你告张弟兄偷了你们家十亩地,如果不是这样,最后你的罪就得赔十亩地出来。如果你告张弟兄杀人,如果不是这样,你的罪就是杀人罪;按照摩西的律法,这样的人就当被处死。所以各位,论断他人后果很严重,特别是论断他人有严重的罪。如果你论断他人一个小小的罪,后来你会说,幸好我判断他的罪还比较小。如果你论断他人杀了人,这就吓死了,用摩西的话,就犯了杀人罪。这就是耶稣所说的,你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你拿了这么大一个量器量人,最后,量回来的就是这么大一个量器。你如果拿这么小的量器,是一个轻罪,虽然轻罪也不应该论断人。但是,如果论断人是个轻罪,结果也还稍微轻一点。这就是耶稣所讲的,你怎么论断,那样的论断就回来论断你。你用什么量器量人,那样的量器就回来量给你。

2、每个人都不能作自己的法官

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亲爱的弟兄姐妹,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意见和判断、自己的案子,交给他人去判断。每个人都不能自己作自己的法官。这就是论断最根本的东西——没有一个人可以判自己的案子。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你是作为原告或者作为被告,有自己的意见。可是,你要把自己的案子交给他人去判断,交给父母的权柄,交给教会的权柄,交给国家的权柄。

最后你又说,万一这些权柄都错了,怎么办呢?我还是觉得,这个判断跟我心中的想法不符合。那就回到最根本的一点,在这个宇宙当中,有一个最高的法庭;在这个宇宙和你的生命当中,有一个最高的合议庭,这个合议庭当中坐着父、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所以,当父母的判断、教会的判断不合理怎么办?我说的不合理,都是不合你心中的理。也可能你是对的,也可能你是错的。或者不符合国家的判断,法庭的判断,已经到中国最高法院了,尘埃已经落定了,不会再改了。你还是觉得它错了,怎么办?在你的内心,将你的案件交托于三位一体的上帝——宇宙当中最高的合议庭。伸冤在他,他必报应。这就是我们了结一切纠纷的最根本的原因。

四、有权柄判断我们的乃是主

人间是没有绝对的公正的,无论在国家的法庭,甚至在张弟兄跟李弟兄的纷争当中,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没有圣灵的工作,他们两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怎么办呢?惟一办法,是他们是否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他们是否信宇宙当中的三一上帝是否坐在他生命当中的宝座上为王。到了那一天,他将要判断一切;到了那一天,他知道人心。

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成都以前有个诗人,那个诗人嘴里常常挂一句口头语——我说不过你,但我恨你!我引用这句话,在主内的弟兄姐妹的关系中要说——我说不过你,但我爱你!盼望每一个妻子在家里面对丈夫,丈夫在家里面对妻子说——我说不过你,你有理,你就这样,但我爱你!因为宇宙最高法庭的那三位一体的法官,父子圣灵当中的第二位,他起身离开了天上法官的宝座,他来到被告席上成为一个囚徒。因为那一位判断人的,却成了被人判断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在这个宇宙当中,只有一位,他是不应该被我们任何人判断的,他是有权柄判断一切人的。而那位有权柄判断一切人,也不应该被任何人所判断的那一位,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他的身上背负了千古奇冤。人类历史当中最大的冤案,不是你所受的苦,不是你在张弟兄李姐妹那里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阿们!

除非你相信耶稣,那一位最不应该被冤枉的,被冤枉了;那一位最不应该被其他人所判断的,他却自愿把自己放在被罪人来判断的位置上,被公会判断、被本丢﹒彼拉多判断、被广场上群情汹涌的百姓判断,也被这两千年来凡福音所传到之地所有拒绝他、不相信福音的地上的万族万民所判断。除非这位被人论断的最高的法官,成为你生命当中的救主;除非你去评价他人的基础,不再是你的义,而是他的义——他在十字架上被人所论断,却不开口说一句话,在剪羊毛的手下无声的那一位,是你生命当中的主;除非你相信耶稣,他为你而成为了那被人判断的、被人冤枉的、被人论断的、被人杀死的,否则,第七条诫命对你来讲,就仍然只是一个咒诅,而不是一个祝福。你仍然会像那个拉比一样,黯然地大哭一场,然后走下山去,仍然过你自己自以为义的宗教生活。

除非圣灵拆毁你心中的自己的义,不再以自己的义为基础去判断他人,不然,你就一定是一个论断者;不然,你就一定是个假冒为善的人。现在,我们以基督的义在我们的里面作为一个基础,当我们去评价他人的时候,是因为圣徒相通;当我们去评价他人的时候,是出于爱。为什么是出于爱?因为你里面那个评价的基础,不再是你的义了。你看见没有,不可论断的背后,是基督要摧毁你里面一切用来判断人的自我的基础,就是自义的基础,而将那一个判断的基础,摆在那位可以判断一切人、却被一切人判断的被杀死的最高法官、我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身上。

最后让我用一段的经文来结束。保罗在讲到你们对他人的论断的时候,罗马书第十四章四节说:“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雅各书第四章第十一节和十二节说:“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这是保罗看见别人彼此判断的时候所讲的。

还有一段的经文,哥林多前书的第四章,保罗讲到别人对他的论断的时候,他如此地回答——“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亲爱的各位,被别人论断,在我们这些信耶稣的人里面,乃是极小的事。然后保罗接着说:“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不急着在人前为自己辨屈,因为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他接着说:“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而称义。”他说,我并不觉得自己有错,是从外在的一个行为来看,我若有错,我就认,但是,我现在的确没有发现。他接着又说,我没有发现,并不是我的义,谁知道人的心呢?连我都不知道我自己的心。所以,他说,被你们论断是小事,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够论断我自己,我没有发现我的错,但是,这却不能够成为我的义,因为“判断我的乃是主。”阿们!判断我们的乃是主,判断我的弟兄姐妹的乃是主。愿主带领我们,将我们评价一切人与事的根基,从我们自己的义,转向耶稣基督的义。阿们!让我们评价一切的人与事的结果,交托给那一位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和他将来的审判。“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阿们!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主,我们感谢赞美你!主啊,求你帮助我们,不要僭妄你自己的权柄,也不要将那末日显明的事,企图在今日显明。他人的心,我们不知道;连我们自己的心,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像大卫一样在你面前说:求主你在外面拦阻我们任意妄为的罪;求主在我们的里面,也向我们显出我们隐而未现的过犯。哦,主啊,求你将我们的生命的根基,挪在那一位为我们成了那被人判断、被人冤枉的我主耶稣基督之上,让我们信靠那一位有权柄审判一切人却甘愿被人审判的。哦,主啊,我们若跟随你,我们也乐意如此。哦,主啊,你是我们的主,我们在你的里面被判断,愿我们活在你里面的那个判断,就是那一个得救的确据当中,就是那一个跟随你的确据当中;让我们当中没有人会黯然地下山,没有人会大哭一场地离开你!让我们都在山上,主啊,在这里支搭帐篷,与你同在。让我们在这里仰望我主耶稣基督的再来!听我们如此的祷告祈求,奉靠基督耶稣宝贵的圣名。阿们!

打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