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函】什么是教会国度化?

王怡

各位属乎“祭司的国度”的弟兄姊妹,平安。

你们还记得么,去年的教会年度主题是“黑暗不能胜过光”。这节经文暗示说,黑暗快要胜过光,黑暗几乎胜过了光。但就如马丁·路德在《上主是我坚固保障》中写道,“罪惡雖然好像得勝,天父卻仍掌管”。快两年了,我们多少经历了,又仍在经历,这个“黑暗不能胜过光”的过程。

我讲过一个故事,一次我在楼下,戴了帽子,围巾,还有防雾霾的口罩,再加一副眼镜,基本上没脸了,结果遇见一个姐妹,她说,“王怡牧师,你好”。我很吃惊,说穿成这样你也能认出来?我想她大概是根据我的体型认出来的。教会在中国社会隐藏得太久,教会在这座城市也隐藏得太久。正如一些弟兄姐妹,在生活中,把自己的门徒身份也隐藏得实在太久了。去年的教会年度主题,和我两周前的牧函一样,都指向整个宇宙的大主题,就是光明与黑暗之争。

去年初,教会进入百花堂。当时的贵州活石教会案,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和危险。结果呢,真正的威胁来自教会内部。现在,教会刚进入圣约堂,再次遇见全国各地对教会的新一轮打压。我就像看见一副油锅翻炒的画面。上帝像极高明的大厨,把炒锅里的一份菜,抖来抖去。掌握火候的,永远是主,而不是我们,更不是世上的君王。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光。似乎表明一件事,就是这个世界是黑暗的。祂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似乎也表明一件事,就是这个世界是腐烂的,散发出腥臭之气。耶稣甚至是说,这个世界若没有教会,这个世界就臭不可闻。我就常常问主,我知道若没有你,这个世界必定臭不可闻。但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人,这个世界也臭不可闻吗?

亲爱的弟兄姊妹,难道我们自己不是臭不可闻的吗?在经历过侍奉的失败,和看见自己的无能之后,我更加惊讶于耶稣对祂的教会的看法。让我这样说,稣对祂的教会的评价,远比我们自己对教会的评价高。我们每逢看见了教会的问题与困境,又或者经历了牧者同工和弟兄姊妹的软肋与短板,我们对教会的评价,就急速下降,仿佛见多识广的人一样傲慢。我忽然意识到,我们对教会的较低评价,来源于我们以为,教会是“我们的教会”。而耶稣对教会的崇高评价,来自于耶稣认为,教会是“祂的教会”。因此,耶稣几乎是将祂自己,与祂的教会等同起来。如果主是荣耀的,主就宣称祂的教会是荣耀的。如果主是得胜的,是复活的,主就宣称祂的教会也是得胜的,也是复活的。

关键在于,如果教会是祂的,若不是我的,我凭什么贬低祂的教会,又凭什么轻看祂的身体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我中心的,这个自我中心也塑造了我们的教会观。我的意思是,我们的“教会观”是关于“我们的教会”观,而不是关于“基督的教会”观。我发现一件事,就是当我听到很多会友谈论“秋雨之福教会”时,似乎他们更多的不是在谈论一间“耶稣基督的教会”,而是在谈论一间“我们的教会”。这是一种集体的自我中心,或一种集体的自我崇拜。这可能导致连我们在其中的忧伤、努力和是非曲直,都可能变成对这个集体自我的一次献祭。

有人说,秋雨之福教会有偶像崇拜。这一年的反思和我自己的省察中,发现教会中最普遍的一种偶像崇拜,实在不是指向“王怡牧师”,而是指向这种集体的自我中心。在教牧神学上,我们把这种集体的自我中心,称之为“堂会主义”。有点像“家庭主义”。一个人结婚后,他的自我中心,就会变成一个小家庭的中心。整个宇宙中,他的家最大。换言之,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间教会,都可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中心的投射。这种自我中心的投射一旦形成,在某个意义上,我们会绑架自己的家庭,也会绑架自己的教会。

老实说,这并不是秋雨之福教会特有的问题。而是任何一间地方堂会的普遍危机。每一间教会,都有一个自然的(罪人的)倾向,就是堂会主义,或者说是堂会的自我中心。这和罪人的自然倾向是一样的,譬如钱是尽量给自己用,还是尽量给他人用?最好的东西是留给自己,还是留给别人?教会的事工,主要考虑对会友的益处,还是主要考虑对国度的益处?相反,我认为,上帝赐给秋雨之福教会的异象,正是对这种“堂会主义”的有意识的破碎。在三化异象中,“教会国度化”,正是与“堂会主义”针锋相对 的属灵利剑。而我们这一年所经历的冲突与失败,在某个意义上,正是“教会国度化”的方向,在这些年来,所遭遇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堂会主义”的抵抗。

有天晚上,我骑电动车,一路上很仔细地观察,对面来的上百辆电动车。发现一件事,平均 10 辆电动车有 8 辆是不开前灯的。为什么?因为他看得见路。我自己看得见路,我为什么要开灯呢?他没有这个观念,就是开灯是为别人。开灯不是为你自己。还有一次,有人跟我说,你知道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是什么吗?我说是什么啊?他说中国人晚上洗澡,美国人早上洗澡。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晚上洗澡,是想自己睡得舒服。美国人早上洗澡,是为了不要臭别人。哦,原来是这样,我从来都是为自己洗澡,从来没想到我居然要为别人洗澡。

教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教导一个信徒,要操练更多的奉献。那么,请问这间教会本身,有没有尽力地向外奉献呢?信徒奉献,教会不奉献,最后不就形成一个自私的教会吗?如果我们教导信徒,要多传福音,要在公司里彰显基督徒的身份。那么,请问这间教会本身,有没有竭力地传福音,有没有勇敢地成为山上之城呢?如果没有,我们对信徒的这番教导,岂不是假冒为善吗?同样,教会有没有,主要是为其他教会的益处去做一个决定,而不是单单为自己去做一个决定呢?如果一件事对整个区会有益处,对整个福音运动有推动,但堂会自身要遭受重大亏损。那么,秋雨之福教会做过这样的决定吗?做这样的决定,是这间教会一贯的宗旨吗?而且,与你们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假如牧师和长老们,宁愿做这样的决定,你们会反对呢?还是会跟随呢?你们会支持牧长们,还是会以“堂会主义”的力量给他们施压呢?

我见过许多海外华人教会,有很多牧师对我说,他们通常都无法抵抗“堂会主义”的力量,无法或不敢去得罪会众的“集体自我中心”的诉求。因为堂会的 “集体自我中心”,是每一间现代教会最大的偶像,也是现代教会最大的危机之一。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说,你们是世界的光。然后,祂忽然提到了一座城,“城造在山上,是不能够隐藏的”。但这个转折也并不突兀。因为整个登山宝训不是在讲基督徒个人的灵性生命,而是在讲天国的共同体。亲爱的弟兄姊妹,“教会国度化”,就是指向这个宇宙性的、天国的共同体。在教会论中,我们会从两个层面来认识教会:即“无形教会”和“有形教会”。从这个角度说,“堂会主义”的意思,就是太多地把教会视为“有形教会”,而 太少地把教会看为“无形教会”。尤其是当我们随便议论教会,轻视教会的时候,我们都忘记了无形教会的崇高,对教会的元首失去了敬畏之心。

亲爱的会友,我劝你们,一定要更多地认识到,秋雨之福教会不是“我们的教会”,而是“耶稣的教会”。而主耶稣只有天上、地上一个教会。秋雨之福教会,不是为秋雨之福教会本身而存在的。而是为这个看不见的、教会的国度而存在的。具体来说,秋雨之福教会是为其他的教会而存在的。

如果在一个寒冷的房间,你只有十根柴,你怎样使这个房间温暖呢?把它放在不同的角落里?不是。是把它们聚集起来,然后一起燃烧。你是煤,教会是炉子,你得把自己放进来烧,放进来和其他弟兄姐妹一起烧。你们放心,烧来烧去,你还是你,他还是他,认得出来的。而一间教会,在这个世代也太弱小,不过是一根火柴,一间教会必须和其他教会一起燃烧,甚至为了其他教会、为了其他地区去燃烧。因为不但在一间堂会中,弟兄姊妹彼此作肢体;而且在不同的堂会中,我们也是彼此作肢体。这就是“教会国度化”的异象。除非你看见整个大公教会,就是复活的基督的身体,否则你就看不见自己所在的那间基督的教会。你看来看去,看见的不过是一群弟兄姊妹的小团伙。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来邀请你们,一起来抵挡“堂会主义”的诱惑和倾向。教会的“内卷化”,是一件可怕的,与福音相反的趋势。与这个趋势作对的,就是耶稣的十字架。主的十字架,对彼得说,撒旦,退我后面去吧,因为你体贴自己的意思,不体贴神的意思。让我挑战你们,秋雨圣约堂的以下三个特征与目标,正是堂会主义的死敌:

1、成为一间胸怀“教会国度化”的教会。
2、成为一间植堂的教会,和宣教的教会。
3、成为一间走十架道路的,舍己的教会。
求主籍着这个新的会堂再次挑战我们。藉着民宗局的威胁和照会来挑战我们。我以前和老会友分享过,这些年来,我所了解的,前后有过好几位弟兄姐妹(甚至包括慕道友),因着声称在秋雨之福教会聚会,或是秋雨之福教会的会友,而在美国、加拿大或澳洲,申请政治庇护,拿到了绿卡。逼迫,在国内增加了秋雨之福教会的危险性。而在国外,却使秋雨之福教会的会友身份变得值钱。我不知道一张绿卡到底值多少钱?如果你愿意拿十万去买,那就是长子的名分在这个国家的价格。

亲爱的弟兄姊妹,无论你的信心或大或小,无论前面的环境或好或坏。我只向主求一件事,有一个界限,不能越过。那就是会友的名分,无论能卖多少钱,你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肯卖!奉主耶稣宝贵的圣名求。阿们!

和你们一起看见教会荣耀国度的仆人 王怡

2017 年 8 月 27 日

打印